【罕見疾病】一半骨髓增生綜合症患者存活期不足5年 港大成立數據庫盼引入更多資助藥物
發布時間: 2023/03/13 00:00
最後更新: 2023/03/13 14:50
港大臨床醫學院內科學系近年成立資料庫,統計全港共有2500名患有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(MDS),連同亞洲地區有一半病人存活期少於5年。當中有3成半人士屬高風險患者,較易惡化成急症骨髓性白血病(AML),亦即急性血癌。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喬夏利表示,目前僅3-4成病人接受針對性治療,而本港只有一種資助藥物,患者的治療費用高昂。他期望,成立數據庫可以喚起公眾關注這個疾病,以讓患者獲資助使用更多藥物,以及引入減少輸血需求的治療方案。
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(MDS)是一種罕見疾病,患者以男性較多,大部分患者為50歲以上,患者會出現持續虛弱,呼吸困難以及出現瘀傷等不過確切的致病原因仍未清晰。其中30%患者惡化成急症骨髓性白血病(AML),一旦發生患者的平均存活期只有6個月。
最新影片推介:
Amy年約50歲,發現血色素一直逐年下降,後來於2017年確診MDS,經常出現疲倦的情況,每3-4個月需輸2包血,其後於2021年轉為AML,每3-4個星期均需要輸2包血。
試過5點半off duty(放工)就因為體力不足,需要立刻瞓教。
港大臨床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喬夏利表示,Amy的情況屬較年輕的病人,有部分病人的徵狀有機會愈來愈多,甚至需要進入急症室,影響生活質素。但大部分患者年紀較大,令活動能力受影響,影響生活質素及需要大量照顧。
他表示,不同患者的風險按照年齡、血液成份及不正常骨髓數量均各有不同,分為5種風險級別,各自的存活期各有不同。其中最低風險的存活期中位數有8.8年,不過最高風險病人的存活期中位數則不足一年。
喬夏利近年成立首個香港患者資料庫,發現本港有約2500名MDS患者,每年有約200宗新症。當中6成半的患者是較低風險,其餘3成半的則為高風險。連同亞洲患者,一半MDS患者平均存活期只有5年。
喬夏利續指,低風險及高風險的病人演化成急性骨髓性白血病(AML)的時間、以及各自的需要亦有不同。他表示,高風險的人士有3-4成機會變為AML,需要及早接受較精準的治療,較年輕的病人可能建議進行移植。至於低風險的病人則需要解決輸血問題、以及處理併發症。
喬夏利指,目前本港只有一種政府資助藥物,其餘藥物均需病人自費購買,高風險如接受標靶藥治療可達2-3萬元。另外,8成患者需要長期輸血,不過需同時接受除鐵治療,嚴重影響生活。他指,僅3-4成病人接受針對性治療,期望資料庫可以喚起公眾關注這個疾病,以讓患者獲資助使用更多藥物,以及引入減少輸血需求的治療方案。
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hket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記者:陳展棋